双减政策颁布、教培行业严管的大背景之下,很多教培教师将目光转向了国际化学校(戳此回顾)。然而,面对这样一个半新的领域,许多教培教师颇有些不知所措:IB?A Level?AP?有什么区别?它们对老师有什么要求?作为一个国际化学校的新手教师,我该如何做出选择?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聊一下这些问题。
三大课程体系是什么?
目前国内国际化学校的课程体系大致分为IB课程体系、IGCSE/A-Level课程体系、US Common Core/AP课程体系三类,少部分学校也会选择澳大利亚或加拿大等国家课程体系。
我们将重点介绍IB课程、英国课程体系和美国课程体系这三个“顶流”。
IB课程体系
IB课程是由国际文凭组织IBO,为全球学生开设的从幼儿园到大学预科的课程。它是一个非常完整的课程体系,不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课程体系为基础。因其较强的结构性与统一的评估标准,以及与世界各国主流教育课程体系之间的兼容性,IB项目得到了全世界大学的广泛认可。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IBO国际文凭组织推出了PYP(Primary Years Programme)小学项目、MYP(Middle Years Programme)中学项目、DP(Diploma Programme)大学预科项目以及CP(Career-related Programme)职业教育项目,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视他们的综合素质,旨在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其中,PYP小学项目是为具有长远教育需求的3-12岁学生设计的,通过六大跨学科探究主题、六组学科领域,学生将成为拥有自驱力、掌握认知、情感、社交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IB课程体系—PYP小学项目内容
MYP中学项目适用于11-16岁学生,包含八大学科组与五大领域,它们相互融合,学术领域与社会实践活动并重,致力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IB课程体系—MYP中学项目
DP大学预科项目是国际文凭组织为高中生设计的一组为期两年的课程,该项目课程既具有与世界各国主流教育课程体系之间的兼容性,又具有自身教育理念下的独特性,是一个极具水平的世界通用预科文凭。
IB课程体系—DP大学预科项目
CP职业教育项目是2012年的新增项目,专门为16-19岁想要进行相关学习的学生开设,让最终没有办法拿到IB文凭的学生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
英国课程体系
目前引进中国的英国课程主要以IGCSE和A Level课程为主。
IGCSE全称为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中文名称为国际中学教育普通证书。它是专门为英国以外的国际学生准备的衔接高中课程的一种课程体系。IGCSE学制一般为一年,部分学校也会设置两年。对于一年制IGCSE课程来说,学生的学习强度大,需要较好的学习基础,可从十几门可选科目中选择5-8门来学习。
A Level课程,全称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是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A Level 课程证书几乎被所有英语授课的大学接受,其学制一般为两年,第一年称作AS, 第二年被称为A2。
A Level共有70多门课供学生选择,中国一般会开设数学、进阶数学(或称高等数学)、物理、计算机学、会计学、商业学、经济学等课程,学生可以任意选修其中的3至4门。
美国课程体系
美国课程体系主要为US Common Core和AP。US Common Core是美国共同核心国家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的简称,它按学科分年级列出了学生在每个时期需要达到的标准,详细定义了K-12(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年级在英语语言艺术(English language arts)、数学(mathematics)课程中的学习内容。
AP英文全称为Advanced Placement (大学预修课程),是由美国高教部门于1955年资助美国教育测评服务中心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简称ETS) 开办的全国性的、一般由11年级及以上学生选修的课程,共有22个门类、37个学科。其难度和内容相当于大一的基础课程, 已在美国15000多所高中里普遍开设。
严格意义来说,A-Level和IB是成体系的学术课程,而AP则和SAT/TOEFL/IELTS类似,是标准化考试。
IB、英国、美国三大课程体系在高中阶段的异同及相关信息,具体可见下表:
该如何选择?
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选择哪个体系来就读,需要从孩子的能力、特长、对未来的规划等多方面来考量,这点对于不知该选择哪个体系教授的新手教师们也同样适用。
曾有过相关课程体系学习经历的教师可以依托已有的了解来进行基本判断,其他教师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量: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新手教师在做选择之前,常常会陷入这样的困境:这三大课程体系,哪个才是最好的?我是不是应该选择适用范围最广的那个?还是选择考试最容易通过的那个?
首先,三大国际课程体系各有其优劣势,很难以量化的标准去判断哪个最好或最坏;其次,该课程适用于哪些学校、考试通过率有多少这些问题,更适合交给学生和家长去纠结。老师们需要考虑的,是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特点更适合于哪个体系,能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
相对而言,IB课程体系更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引导,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实现启发性教学,和传统的中国式应试教育相比会有较大区别,常年浸润在教培行业或公立学校的教师在初接触时会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期。
较之IB课程体系,A Level课程体系的应试成分较强,在授课过程中强调知识体系,既适合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学生,也不会让中途“转行”到国际化学校的老师们过于“水土不服”。
AP课程体系作为美国大学预修课程,其授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高于国内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故对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虽然在美国AP课程体系拥有40多门可选科目,但在中国数量较少且科目偏理:统计学、微积分、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心理、世界史、美国史、小语种等。文科教师需要在这点上多加考量。
真实课堂是最直观的借鉴
在正式做决定之前,教师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网络公开课、面试试讲等,尽可能多地去了解真实的课堂情况。
在现实的师生互动中,往往更能展现出这一课程体系的特点和优劣势,有助于帮助新手教师们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判断。
扩大自己的舒适圈总是令人忐忑的,但等在前方的未必是坏事,也许还有惊喜。相信所有国际学校新手教师们,在度过磨合与阵痛期后,都可以在更广阔的天地探索无限的教育可能。
最重要的是,你要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