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VS教师,到底谁才应该在课堂上站C位?

2023-09-19
阅读 306

一个优秀的课堂,究竟该以学生为主导,还是以教师为主导?

关于这个问题,答案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

相信每个经历过教资考试洗礼的老师,对“三中心论”都不陌生。在教育史上,曾有两位教育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

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应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习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杜威则认为,教育的中心是儿童、经验与活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儿童应在不断实践中获取对生活和社会的直接经验。

近年来,中国教育界似乎也开始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转变,从单纯讲授型教师转为学生的引导者,致力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些人极端地认为,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填鸭式教学,灌溉式的学习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和天性,达不到教学效果。

但是,一个完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就真的是正确的吗?


640 (2).jpg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理清一点:无论是教师站C位的讲授法,还是学生站C位的引导法,归根到底都只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实施的手段而已。

我们不应该将这两种教学方法完全割裂来看,更不能以非黑即白的二元论作为评判标准,当教育目的被置于首位来思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管是哪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真正取得进步,就是适宜的。

那么,面对不同的教学情况,教师该如何取舍?英国教育学者麦克·格尔森根据自己多年培训和研究经验,总结了讲授教学法和引导教学法各自的优劣势,可以帮助教师做出判断。


0讲授教学法的优势


1. 教师比学生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理解力更强

在进行系统学习之前,绝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地图都是白纸一张,教师直接将自己拥有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可以让学生以更高效的方式掌握。例如历史课上,学生想要探究中国古代科举制的演变和原因并绘制出演变图,那么他们就需要科举制在每个朝代发展的史实信息。虽然通过自主研究史料,他们也能最终得出结论,但在老师的讲授下,他们可以更迅速地掌握基本史实,并用更多的精力去探讨背后的原因和深层次的逻辑关系。


2.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完成某些过程或步骤的正确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亲自示范、用语言举例、展示范本和思维过程等方式,来教会学生一种或多种方法来思考某一主题。以数学课程为例,学生不应该仅仅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更需要掌握求得答案的思考过程,才能真正掌握并举一反三。对于新领域的知识或问题,很难由学生自主推导得出结论,讲授教学法则可以发挥出最佳效果。


640 (3).jpg


3. 教师可以清楚地阐述、解释和纠正学习相关误区

在学习过程中,走入误区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但学生第一次学习相关主题,陷入误区而钻牛角尖会无端消耗时间和精力。通过教师的讲授和解释,学生不仅能避开这些误区,还能理解其产生的根源,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换一种思考方式从而避免“踩雷”。


0讲授教学法的劣势


1.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这也是近年来人们不断反思和改进讲授教学法的主要原因,在教师教授的过程中,学生似乎没有真正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反而被教师一股脑倾泻而出的知识所淹没。若想改变这一点,教师需要明白,讲授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讲授也绝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一名合格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互动时间。


2. 讲授不能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与学生亲身实践相结合的授课只是照本宣科。单纯的授课使得教育的主体始终是教师,学生无法在实践、练习中真正将“听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更无法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正确的认知和评价。就如同在驾校学习时,无论把理论知识背得多么滚瓜烂熟,不真正上手开车,就只是纸上谈兵,永远学不会。


640 (4).jpg


3. 讲授可能成为教师摒弃其他教学方法的借口

相信对于绝大多数新手老师来说,课管都是任教初期的大问题。每次小组讨论或是自由发言,孩子们仿佛刚被放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淹没了老师的声音。放虎容易抓虎难,想再将他们的注意力抓回来常常要耗费更多精力。久而久之,有的老师发现,只要一直保持讲课的节奏,学生们就会保持安静——无论注意力是否集中在课堂上,教学效果似乎很好。这种自欺欺人会让老师放弃其他授课形式的探索和尝试。


0引导教学法的优势


1.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思考活动中,他们会更鲜明地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公,并为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付出更多努力。


2. 鼓励使用高级思维技能

在单纯听老师讲课时,学生的思考模式较为单一,甚至会“指哪儿打哪儿”,放弃自主思考。而在引导教学法之下,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等高级思维能力会得到更充分的锻炼。比如,若是师生想探讨《红楼梦》中贾府的人物关系,讲授法下,学生会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取答案;但当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则需要根据书中的称呼和对话,抽丝剥茧、分析比对,最后总结出结论。


640 (5).jpg


3. 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时间

当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公,老师就不再需要一直站在讲台前吸引所有的注意力。学生在分组讨论或是自主探究时,教师可以穿梭在教室内,及时了解学生的状态,并适时给予帮助;对进度较快的同学,也可以提出更高阶的思考问题,引导他们再进一步。


0引导教学法的劣势



1. 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真正参与

引导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班级内学生的水平各有高低,参差不平,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和挑战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如果环节设计较为简单,第一梯队的学生就会失去兴趣;若是环节过于复杂,又会造成另一部分学生掉队;同时,可能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自主学习的模式,无法做出积极的反应。


640 (6).jpg


2. 某些情况下会适得其反

在学生明确需要知道某些知识的情况下,引导教学法能发挥的作用远逊于直接讲授。例如,当学生需要了解某个数学公式来进行运算时,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一步步推导甚至“发现”某个公式无疑是没有必要的。


综上不难看出,两种教学方式各有其优劣势,也各自有其最适合的生长土壤,将两者结合起来应用才能得到教师最期待的课堂效果。

我们不妨以学生的进步为判断标准,来设计两种方式的在课堂上的分配比例。

麦克·格尔森指出,“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确定我们期望的进步是什么——在课程结束时,我们希望学生知道什么或者能够做什么,然后从这一点开始回溯,确定在任何设定的教学内容上引导还是讲授,哪一种方式是更好的选择。”

不要害怕尝试,在前期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经历一些失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学生过于兴奋或者过于沉默、选取了错误的教学方法等。

你要相信,一次次不如意中总结经验、再接再厉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在共同成长。总有一天,相得益彰之下,老师和学生一定能够呈现出近乎完美的课堂。